守護患者的最重要防線!請利用「化學指示劑」監測滅菌是否100%成功
保護患者診療安全最重要的一環是「使用無菌器械進行診療」,而唯有使用適當的「化學指示劑」,才能正確監測與判讀「滅菌後的器械是否100%無菌」。
「牙科器械」是如何被滅菌的?4參數:溫度、時間、壓力、水,缺一不可!
牙醫診所中的滅菌鍋原理主要是「透過高溫讓微生物的蛋白質發生變性」,以生活中的例子為例,一顆生蛋在未加熱熟透時是呈現會流動的液體狀態,一但煮熟後就會變成固體狀態,而此過程即為「蛋白質變性」。
生活上常利用滾燙的水將食物煮熟,若要達成器械滅菌,由於面對的是更頑強的致病性微生物(如細菌芽孢),則需以更高的溫度,並透過水(水蒸氣)將熱能傳遞至器械上,以完成滅菌步驟。
滅菌鍋要達成器械滅菌的四大參數設定如下:溫度、時間、壓力、水(水蒸氣)。
溫度 |
時間 |
壓力 |
水(水蒸氣) |
121°C |
15分鐘 |
2大氣壓 |
必備 |
134°C |
3分鐘 |
3大氣壓 |
必備 |
檢視滅菌失敗的原因,請避開這3件事
常見可能導致滅菌失敗的原因有三種:「機器故障」、「設備超載」及「殘留空氣」,請務必留意日常保養與定期檢測。
滅菌失敗原因1:機器故障
滅菌鍋經過多年使用後,有可能因為機器零件故障或無定時更換設備耗材,導致滅菌失敗。具有微電腦監控的滅菌鍋,可以利用滅菌鍋內的溫度及壓力感應器,去判讀溫度及壓力是否達到滅菌鍋的設定值,並以此判別滅菌鍋是否正常,但滅菌鍋每一處的溫度及壓力皆不同,透過滅菌鍋的感應器只能夠提供部分的訊息做為參考依據,無法完全知道每一支器械是否無菌。
如果牙醫診所使用的是傳統的火車頭高壓鍋,因傳統滅菌鍋完全無任何微電腦感應器,即便有異常,如滅菌鍋加熱不足、助理人員水加不夠等狀況,都無法即時了解、處理或通報維修,故應盡量避免使用傳統滅菌鍋,或建議可升級成具有基本監測功能的滅菌鍋。
滅菌失敗原因2:設備超載
同一鍋次放太多器械也是一個常見的失敗原因。滅菌鍋的效能是以能夠滅菌多少公斤的器械而定,並非以能夠放多少器械的容量來看!
滅菌越多的器械,需要使用更多的水蒸氣,當滅菌鍋無法產生足夠的水蒸氣時,即便容量看似很大,也無法滿足一鍋次內,滅菌大量器械的想法。
助理人員常誤以為有多少空間放就可以放多少器械,因此不小心導致超載,造成僅部分器械有滅菌成功,其餘器械則滅菌失敗。
滅菌失敗原因3:殘留空氣
滅菌最常見的失敗原因就是殘留空氣。假設要滅菌的器械是管腔器械(如牙科手機),或是內含植牙盒的手術布包,如果使用傳統的滅菌鍋,則無法將管腔器械內部、手術包內部的空氣完全移除,殘留的空氣會阻礙水(水蒸氣)與器械表面的接觸,造成器械溫度上升不足,進而導致滅菌失敗。
(延伸閱讀:滅菌選擇再進化!「抽真空高溫高壓滅菌鍋」與「傳統火車頭高消鍋」操作、原理、使用大比拼)
如何監測滅菌成功?3方法教你判讀
了解完上述可能導致滅菌失敗的原因後,應進一步確保如何即時且正確地判讀器械是否100%無菌,為達成此目標必須同時使用三種不同的監測方式:「機械式監測法」、「化學式監測法」及「生物式監測法」。
判讀成功滅菌方法1:機械式監測法
具溫度及壓力感應器的滅菌鍋,可藉由感應器所讀取的數值與滅菌鍋預設值做比較,如有偏離預設值,滅菌鍋會發出警示聲響,提醒使用者「該鍋次可能滅菌失敗」,此滅菌監測法稱之為「機械式監測法」。
透過「機械式監測法」可立即得知是否需重新滅菌,且無需使用其他耗材的特性,屬於經濟實惠型的監測方式,但也因滅菌鍋內的每一點溫度皆不同,故僅有溫度感應器放置的位置,可提供最為準確的滅菌訊息,其他位置則無法確保是否100%滅菌成功。
判讀成功滅菌方法2:化學式監測法
「化學式監測法」是利用會產生顏色變化的化學試紙進行滅菌監測,如該試紙在121°C的溫度下持續暴露15分鐘,並保持潮濕的狀況下,試紙上的化學成分會產生顏色變化,藉由這樣的化學反應去做滅菌監測。
根據國際標準ISO11140的規範指出:「特定的化學指示劑因準確性高、誤差值少、使用成本低且可立即判讀」,因此「化學指示劑」是目前最普遍使用的「日常滅菌監測方式」,可根據不同的目的選擇適當的化學指示劑。
判讀成功滅菌方法3:生物式監測法
滅菌過程中最難殺死的微生物是細菌芽孢,「生物式監測法」是直接將細菌芽孢與受測的器械一同測試,如細菌芽孢可被殺死,就推斷該器械已滅菌成功。
「生物式監測法」因有直覺上的優勢,故被許多國家視為最高標準(或稱為金標準),但生物指示劑使用完畢後必須經過24-48小時的完整培養,才可得到準確的結果,臨床上常遇見判讀未完成,但牙醫師卻急需使用器械的窘境,目前已經越來越多國家開始把「生物指示劑」作為「週期性確效工具」,而非用於「日常滅菌監測」。
目前台灣規範要求如有「植入性器械」必須使用生物指示劑,或至少頻率維持在每週使用一次。
6大化學指示劑種類,一次掌握監測滅菌使用時機
國際標準ISO11140將「化學指示劑」分成六類(type),過去稱之為六級(class),但為了避免誤以為六級之間有效能上的差異,因此改成為六類。使用者必須依據不同的使用時機及目的選擇相對應的「化學指示劑」。
第1類化學指示劑:過程指示劑
「過程指示劑」的目的是讓醫護人員可以在外包裝上,立即判別器械是否已經過滅菌處理,因此使用上需貼在打包帶的外側,又稱為「包外指示劑」。
由於目的是「僅分辨是否滅菌過」,因此「過程指示劑」的變色要求很低,只要受熱少許時間就會變色,常有牙醫診所誤以為過程指示劑可以「協助判斷是否滅菌成功」,但過程指示劑變色的要求遠低於滅菌成功的要求,故無法單獨作為滅菌是否成功的依據。
第2類化學指示劑:特殊用途指示劑
所有化學指示劑中最特別的就是「第2類 – 特殊用途指示劑」,國內常稱為「挑戰包測試」,其共包含兩個部分:挑戰裝置及化學指示劑。
-
挑戰裝置:決定化學指示劑的難度
-
化學指示劑:負責探測是否滅菌成功
故辨別滅菌鍋性能的「抽真空測試」、判斷特定物品是否滅菌成功的「挑戰包測試」,皆屬於「特殊用途指示劑」的範疇。
第3類化學指示劑:單一參數指示劑
第3類至第6類化學指示劑,因放置位置為器械包裡面,又稱為「包內指示劑」。
這4類化學指示劑的主要差異為「可監測的滅菌參數(溫度、時間、壓力、水蒸氣)之數量及精準度差別」,其中「第3類及第4類化學指示劑」雖為過去常用的化學指示劑,但因這兩類化學指示劑都無法監測所有滅菌參數,故逐漸遭到淘汰。
由於滅菌參數中的「壓力」,無法藉由化學指示劑監測,但溫度與壓力成正比,常見做法會以「監測溫度來同時監測壓力」。
「第3類化學指示劑」僅能監測「溫度、時間、水蒸氣」其中一種,故即使化學指示劑變色,也無法確切得知器械是否滅菌成功。
第4類化學指示劑:多參數指示劑
「第4類化學指示劑」可監測多種滅菌參數(通常為2種),與「第3類化學指示劑」一樣,因無法監測所有的滅菌參數,因此也無法確切得知器械是否滅菌成功。
第5類化學指示劑:整合型指示劑
「第5類化學指示劑」及「第6類化學指示劑」,兩者都可監測所有的滅菌參數,因此當化學指示劑變色時,即可做為滅菌是否成功的依據。兩者最主要的差異在於「對比物及精準度」。
根據國際標準ISO11140規範顯示:「第5類化學指示劑」的精準度必須等於或高於「生物指示劑」,因此可作為生物指示劑的替代性測試方式。
因「第5類化學指示劑」可同時監測溫度、時間、水蒸氣,其誤差率僅為15%,是目前常用的化學指示劑。
第6類化學指示劑:擬真型指示劑
「第6類化學指示劑」也可監測所有的滅菌參數,與「第5類化學指示劑」不同的地方在於:
-
第5類化學指示劑(整合型指示劑):對應的是「生物指示劑」的測試標準
-
第6類化學指示劑(擬真型指示劑):對應的是「特定的條件」,如前述「滅菌參數為134°C、3分鐘,且水蒸氣存在的情況」
既然「第5類及第6類化學指示劑」的結果都是用於「判斷滅菌是否成功」,為何要再細分為兩類呢?首先,第6類的誤差率為6%,精準度較高。其次,「第6類化學指示劑」除了對應滅菌條件之外,也可以針對其他條件設計,如許多高壓鍋備有「普利昂(prion)模式」,其參數設定常為134°C、18分鐘(註1),只有第6類化學指示劑可針對這特定條件做設計。
除手術包外,「牙科手機與植牙手機」又該如何監測滅菌是否成功呢?
「牙科手機、植牙手機、手術包」是否確實滅菌成功,是植牙手術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之一,選擇正確的化學指示劑,才能準確監測手術器械是否無菌。
前述的「第5類及第6類化學指示劑」,屬於「包內指示劑」,可以完整監測所有滅菌參數(溫度、時間、水蒸氣),使用上必須注意「放哪裡,測哪裡!」,如果我們要測試手術包內的器械是否無菌,就必須將第5類或第6類的化學指示劑放置於手術包內。
那要如何監測牙科最難滅菌的「植牙手機、高速手機」呢?倘若手機內部無法滅菌,將會成為手術的潛在風險!假設要使用第5類或第6類化學指示劑來測試手機內部,必須設法將化學指示劑放置於手機管線內,實務上是不可能達成的事。因此,必須使用不同的測試工具,來測試牙科最困難的器械。
「第2類化學指示劑」包含了挑戰裝置及化學指示劑,我們可以藉由設計一個滅菌難度高於牙科手機的挑戰裝置,如將挑戰裝置的管線長度較牙科手機更長;如當放置於挑戰裝置的化學指示劑會變色,則可證明滅菌難度較低的牙科手機也可滅菌成功。
(延伸閱讀:何謂「牙科器械消毒標準流程」?應視所有牙科器械為B肝感染器械!)
跟著SOP走,正確使用「化學指示劑」,輕鬆搞定滅菌監測!
要能夠100%確認器械是否無菌,是否能保護患者的手術安全,我們必須了解六類化學指示劑的差異。依照器械滅菌難度的不同,選擇正確的化學指示劑,並且確實把包內化學指示劑放置於器械包內,才能達成正確的滅菌監測。
還在霧煞煞嘛?YieDar翊達提供到院說明,帶您了解「化學指示劑」的種類、分級與監測滅菌使用的重要時機
【 參考文獻 】
註1:Observance of Sterilization Protocol Guideline Procedures of Critical Instruments for Preventing Iatrogenic Transmission of Creutzfeldt-Jakob Disease in Dental Practice in France, 2017
https://www.ncbi.nlm.nih.gov/pmc/articles/PMC5981892/
翊達合作夥伴 - 社群連結
YieDar 翊達產業
YieDar I 牙科感染控制專家
Univet I 醫療放大鏡
Zumax I 醫療顯微鏡
© 2023 YIE DAR ENTERPRISE 版權所有. Design by EG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