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科4大消毒觀念|器械除了正當滅菌外,竟然還要預先做泡消?
牙科消毒過程中的「泡消」,是為了保護牙科人員與器械
「器械最終都會進到高消鍋滅菌,這樣器械也算是無菌了,還有必要預先做『泡消』嗎?沒事幹嘛多花一筆錢跟時間呢?」
其實不然,「預先泡消」最重要的原因在於,可以保護牙科人員與器械,都曾經聽過牙科助理在刷洗器械時被扎傷吧?除了具有高度感染風險外,若未確實清潔恐導致滅菌失敗,以下就來釐清4大消毒觀念,及如何落實正確的「牙科消毒流程SOP」吧!
牙科消毒觀念1:請清楚定義4大步驟|器械浸泡、清潔、消毒、滅菌
牙科消毒步驟1|器械浸泡、泡消 :
將器械放入器械藥水內做長時間浸泡,主要用途是對器械做初步的消毒,且藥水內含「清潔劑成份」可利於將髒汙去除。
牙科消毒步驟2|清潔:
利用刷洗或沖洗,去除器械上殘留的組織、血水及唾液,此步驟的重點在於,必需確保器械表面已無殘餘的髒汙,否則將影響滅菌的成效。
牙科消毒步驟3|消毒:
使用「化學消毒藥劑」,消滅器械大部分病菌。請注意!不是殺死全部病菌!
牙科消毒步驟4|滅菌:
利用高溫的水蒸氣附著於器械表面,將器械溫度升高至121°C維持15分鐘;或至134°C維持3分鐘,以達99.999%的滅菌程度,基本上可認定為無菌狀態。但常會因表面髒汙殘留等因素導致滅菌不完全或失敗。
牙科器械表面髒汙殘留,大幅影響滅菌成效、暗藏交叉感染風險
有機物變性,影響滅菌成效:
當器械表面殘留組織或血水,因遇到水蒸氣的熱能,產生了有機物 (蛋白) 變性、導致固化,就像在器械上面鍍了一層保護膜,病菌被鎖在保護膜內形成「病菌培養皿」,將導致滅菌成效不全。
滅菌不佳,恐釀交叉感染風險:
器械組織因未去除乾淨,導致滅菌時無法徹底殺死病菌,殘留的病菌恐在滅菌後將再度重生,造成不容忽視的「交叉感染風險」!
牙科消毒觀念2:消毒流程保護不當,易釀職災感染
「啊!我又被某某器械扎到了,然後摸一摸就很認命地再繼續清洗」
千萬不要以為只是洗個器械而已,就輕忽了危險性!雖然不是每次被針扎後都會感染,但卻是牙科診所內,最容易成為感染源頭與職災風險的因素之一。
研究顯示牙科人員曾扎傷率,恐逾7成
根據「國內針扎文獻的回顧與預防感染處理的建議」中尖銳物品扎傷事件統計,牙科人員曾發生過一次以上的針頭或尖銳物刺傷比率,從 38.6% 到 76.5%不等,倘若其中的一次扎傷,其器械帶有病菌,即可成為一條可觀的傳播鍊。
(延伸閱讀:何謂「牙科器械消毒標準流程」?應視所有牙科器械為B肝感染器械!)
遵守3大防護措施,降低針扎風險與職災感染
牙科人員們必須養成良好的保護習慣,並定期實施內部教育訓練,藉著反覆提醒流程及以下3大防護措施才是正確的, 千萬不要因時間長了就貪圖一時的方便,省去了某些步驟而造成職災感染。
-
防護措施1:單手回套針頭
-
防護措施2:盡可能穿著防護衣
-
防護措施3:配戴厚手套清洗器械
也建議牙科診所每年至少安排一次專業的感控教育訓練,透過專員教育,可提醒牙科團隊需時刻注意,以將職災感染風險降到最低。
牙科消毒觀念3:牙科器械消毒水,你了解了嗎?
3款牙科泡消藥水介紹
1、傳統型泡消藥水:
過往牙科診所都會使用「戊二醛」當作器械泡消用的藥水,但目前在市面上幾乎較少使用了,因其具有「揮發毒性」,若長期使用可能對人體造成不可逆的吸入性傷害。
2、新型泡消藥水:
不含醛類化合物、無毒、無揮發性等等特質,若長期使用相對安全。其藥劑內含「清潔劑」與「防鏽劑」,在消毒同時也能去除髒汙,並於器械上形成一層保護膜,避免器械生鏽。
3、高程度泡消藥水:
用於不可進高消鍋消毒的器械,或者需緊急使用時作為快速消毒的選擇,此泡消藥水必需具備政府認證核可的醫療器材二等級執照。
市售牙科消毒藥水該如何挑選?必備合法執照
需先評估牙科診所自身的需求導向,可分為「經濟型」或「高效型」,「經濟型」指的是可用最低的成本來達成消毒作業,但往往需要付出較多的浸泡時間;反觀,「高效型」則可利用提升稀釋比來縮短浸泡時間,並可達到更高程度的消毒力。
然而,因泡消藥水需長時間放置於牙科診所,千萬必須選擇無毒、無揮發性的藥水,以確保不會傷及呼吸道。
但不論選擇哪類型的泡消藥水,一定要找經政府認證且具有「醫療器材許可證」的合法消毒液,目前分為以下2種等級:
1、一等級執照:市售藥水基本上都屬於此等級,最高可達「中程度消毒」。
2、二等級執照:如翊達的virusolve系列泡消藥水,即屬於此等級,最高可達「高程度消毒」。
(延伸閱讀:滅菌選擇再進化!「抽真空高溫高壓滅菌鍋」與「傳統火車頭高消鍋」操作、原理、使用大比拼)
牙科消毒觀念4:牙科消毒流程SOP|快速搞懂感控指引規範
牙科感控指引規範|器械分類方式:
根據健保署公布之「牙科感控指引規範」,將醫療物品依「器械、用物與人體組織接觸之感染風險」,可分成3大類:
牙科感控指引規範1|浸泡、泡消:
器械使用完畢後,請初步分類,並浸泡於「維持溶液」內,等待清洗。
牙科感控指引規範2|清潔:
牙科清洗人員穿戴手套及口罩,以刷子及清水清洗器械表面之唾液及汙染物,或置於「超音波震盪器」震盪。
牙科感控指引規範3|打包:
器械洗淨完成後,請務必擦乾,將有關節器械上潤滑油或防鏽油,並分類打包,依序放入各式消毒鍋進行消毒滅菌工作。
牙科感控指引規範4|消毒滅菌:
牙科高溫高壓蒸氣滅菌鍋|消毒使用步驟:
-
步驟1:將清洗好器械裝入「無菌顯示管袋」包裝後或用包布打包,並填上消毒日期。
-
步驟2:在鍋內放置「化學監試劑」或「生物監測劑」,與器械一同進鍋消毒滅菌約20-30分鐘。
-
步驟3:應將定期及不定期消毒滅菌成效結果記錄,並存檔備查。
-
備註:關於步驟2之「化學監測劑」,包括紙片、卡帶、溫度指示劑、蒸氣鐘、試紙等,依第十點規定,每天至少一次隨鍋消毒滅菌;而「生物監測劑」因需時間規劃與設計,故現階段以醫院牙科先行辦理,診所部份待下年度之相關措施備妥後再行實施。
(本流程引述至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2016年公告之牙科感染管制措施指引內文)
(延伸閱讀:守護患者的最重要防線!請利用「化學指示劑」監測滅菌是否100%成功)
基本上只要可以進入高消鍋滅菌的器械,請務必全部都要進鍋消毒。而泡消的用意則在於方便器械清潔,及清潔時可避免被針扎到後的感染風險,並且可在器械表面上行程一層保護膜,避免生鏽。
相信只要遵照感控SOP流程規範操作,各位牙科人員都可以在既安心又安全的環境下,一步步完成工作使命。
還是霧煞煞想預約專員到院說明嗎?YieDar翊達產業提供牙科消毒觀念專業進修課程
翊達合作夥伴 - 社群連結
YieDar 翊達產業
YieDar I 牙科感染控制專家
Univet I 醫療放大鏡
Zumax I 醫療顯微鏡
© 2023 YIE DAR ENTERPRISE 版權所有. Design by EG.